-
使用熱像儀檢查有無滲漏水
-
使用水分儀檢查混凝土含水量
-
使用水分儀檢查混凝土含水量
-
使用水分儀檢查混凝土含水量
-
廠商修繕中
-
大貓老師林敬謙與滲漏水修繕廠商討論處理事宜
-
長期滲漏水會導致鋼筋、混凝土受到侵蝕損壞
-
長期滲漏水會導致鋼筋、混凝土受到侵蝕損壞
-
大貓老師林敬謙與湯義老師就房屋屋況作研究討論
-
大貓老師林敬謙與湯義老師就房屋屋況作研究討論
-
使用熱像儀檢查有無滲漏水

▲上圖:樓板可以見到明顯滲漏痕跡及水分殘留
一、案例現場:拆天花板後發現的驚人裂縫
在一間中古屋裝修時,我們拆掉浴室天花板,竟然發現樓板上有明顯裂痕,水也確確實實地滴了下來。這種狀況不用熱像儀檢測,肉眼就能看到。
經過與屋主了解,樓上的住戶其實才剛翻新不到兩年。於是我們與鄰居預約時間上樓查看,他們的浴室磁磚雖然挑得不錯,但滲漏位置剛好位於浴室與廚房牆之間。這意味著如果要徹底修復,必須 拆掉廚具或浴室磁磚 才能找到源頭。
▲上圖:樓板可以見到明顯滲漏痕跡及水分殘留
二、鄰居的「省事方案」:裝一個不鏽鋼接水盤?
在溝通過程中,鄰居直接打電話給幫他們裝修的親戚。對方竟然提出一個「創意解法」:
「設計師,大家都同業你了解啦,中古屋漏水很常見,不如就在樓下天花板做個不鏽鋼接水盤,把水接住就好。」
▲上圖:不鏽鋼接水盤示意照片
這個建議讓人哭笑不得。接水盤根本不是解決方法,原因如下:
-
治標不治本:水還是在漏,只是被收集起來,而且鋼筋會長期受到水份引響,造成鋼筋鏽蝕脆裂。
-
增加濕氣:長期積水,會導致樓下濕度升高。
-
滋生黴菌:潮濕環境容易產生黴菌,影響居住健康。
-
責任轉嫁:問題明明在樓上,卻要樓下來買單。
這樣的做法,只是把責任丟給別人,並沒有真正解決漏水問題。
▲上圖:使用非破壞性混凝土水分儀可以檢測到水分含量達到33.5%,一般住家正常狀況會落在3~10%之間。
三、專業驗屋與正確修繕流程
為了釐清責任,鄰居找了驗屋公司到場。驗屋人員拿著熱像儀準備檢測,但由於我們現場也有熱像儀,而且天花板還在滴水,檢測結果一目了然。最終確認問題出在 樓板內的排水管滲漏。
我們的訴求非常清楚:
-
滲漏必須徹底修復,不能再滴水。
-
修繕作業需確保至少 3年內不再復發。
-
工程必須在我們這戶天花板封板前完成。
-
我們會預留檢修孔,交屋前再以熱像儀檢測,如因滲漏延誤交屋,責任方需負責。
後續廠商因為鄰居不願拆磁磚,改以 止漏劑 從排水孔管路進行塗抹,堵住滲漏縫隙。雖然不是最理想的方式,但至少後來沒有再度滲漏,也避免了接水盤這種「頭痛醫頭」的處理。
使用止漏劑從樓下進行高壓灌注的方式,其優點:
一、對鄰居來說,他不用敲掉自己家的磁磚。
二、施工快速,影響較小。
然而其中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:
一、止漏劑往樓上灌注後,有可能會從樓板混凝土間的縫隙四處竄,止漏劑膨脹後會從樓上磁磚"溢出",也有可能將裂縫再撐大。
二、如果漏水的主要原因沒有妥善處理,那麼依據『水往低處流』的物理現象,水源仍可能從其他裂縫滲漏到樓下或其他地方。
三、一般僅使用止漏劑高壓灌注,廠商所能提供的報固約為1~3年,後續仍可能再產生滲漏問題。
▲上圖:圖右紅色外套為大貓老師林敬謙,圖中及圖左為鄰居住戶所委託的漏水修繕廠商。
四、漏水問題帶來的隱憂
漏水看似只是「牆壁或天花板出現水痕」,但背後其實有許多隱憂:
-
結構損壞:長期漏水會影響樓板耐久性。
-
健康風險:潮濕環境容易滋生黴菌、塵螨,影響呼吸道健康。
-
鄰里糾紛:若責任不清楚,往往會造成雙方爭執。
因此,面對漏水,必須堅持 找出源頭、徹底修繕,而不是將就處理。
▲上圖:照片為繆思雅集使用熱像儀檢查樓板是否還有滲漏問題,因水的溫度會較低於樓板混凝土溫度,如有滲漏現象,熱像儀會有溫度差異的熱成像畫面提供專業人士判斷。
五、如果遇到漏水,該怎麼做?
-
第一時間拍照存證:紀錄漏水情況,方便後續追責。
-
找專業檢測:利用熱像儀、測漏儀器找出真正原因。
-
要求責任方修繕:不能用「接水盤」或「簡單補縫」敷衍。
-
檢查是否有保險:若有購買「鄰損險」,可由保險協助賠償與修繕。
▲上圖:圖右大貓老師林敬謙,圖左為湯義老師,兩人針對房屋屋況交換意見。
六、結語
漏水問題絕對不是小事,它影響的不只是居住舒適度,還包含健康、安全與鄰里和諧。
? 真正能安心入住的家,不是靠接水盤湊合出來的,而是透過專業檢測與正確修繕完成的。
如果你也遇到類似情況,記得不要退而求其次,堅持從源頭解決,才是對自己與家人最好的保障。
繆思雅集能夠站在屋主的角度,為屋主去作設想,也協助屋主與鄰居、廠商之間溝通,如果您有相關的需求,歡迎與我們聯繫:繆思雅集LINE@