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建材有哪些?先搞懂標章與挑選原則
在開始挑選具體材料前,最重要的是理解各種綠建材標章與認證,因為它們能幫助你快速判斷一項產品是否符合環保與健康的要求,並篩選掉不合格的產品。
常見標章一次看
常見的綠建材標章包括:台灣綠建材標章、FSC 森林管理認證、PEFC 認證、Cradle to Cradle 認證、Greenguard、FloorScore 等,並針對不同的範疇進行檢測與把關,例如空氣品質、材料來源、回收循環性等。
標章名稱 |
特色 |
主要管制項目 |
台灣綠建材標章 |
在地認證、專為台灣氣候設計 |
低TVOC、低甲醛、耐久性 |
FSC |
森林永續管理認證 |
木材來源可追溯、避免濫砍濫伐 |
PEFC |
全球最大的森林認證體系 |
永續林業管理 |
Cradle to Cradle |
循環經濟認證 |
材料可回收、無毒、製程永續 |
Greenguard |
室內空氣品質標章 |
TVOC、甲醛釋放量 |
FloorScore |
地板材料專屬標章 |
地板 TVOC 排放、耐磨測試 |
【引用資料:GREENGUARD / GREENGUARD Gold(UL Solutions)— 低逸散認證。】
【引用資料:FloorScore(RFCI/SCS Global Services)— 地材低逸散認證。】
【引用資料:PEFC— 全球最大森林驗證體系。】
【引用資料:Cradle to Cradle Certified— 循環與無毒取向產品標準。】
三大評估面向:健康、循環、低碳
挑選綠建材時,建議從三大方向來判斷:
- 健康性:是否低 TVOC、低甲醛,對人體無害。
- 循環性:是否可以回收再利用,是否能減少廢棄物。
- 低碳性:是否有降低碳足跡的製程與材料選擇。
這三大面向,就像是檢查建材的「三道關卡」,每一道都過關,才是真正合格的綠建材。
該如何分配綠建材?選材順序很重要
在裝修過程中,選材順序非常重要。建議優先把預算放在與空氣品質最相關的材料,例如塗料、板材與地板。這些地方的接觸面積大,對居住環境的影響也最大;其次再考慮配件與細部材料,才能用最有效率的方式,打造真正健康的室內空間。
【免費諮詢綠建材及空氣品質檢測:MUSE ARISTO 繆思雅集 官方LINE】
【延伸閱讀:健康裝修會不會很貴?GD綠裝修預算規劃與省錢技巧全攻略】
入住前室內空品目標(台灣/WHO 參考)
- 台灣法定標準數值與時間基準:TVOC ≤ 0.56 ppm(1 小時平均);甲醛 ≤ 0.08 ppm(30 分鐘平均);CO₂ ≤ 1000 ppm。
- WHO 甲醛指引:30 分鐘平均 ≤ 0.1 mg/m³ ≈ 0.08 ppm。
建議於設計階段就找尋專業的設計團隊-繆思雅集,在裝修完工後以「GD綠裝修認證」或「台灣病態建築診斷協會」到府檢驗確認,再安排入住。
【引用資料:WELL室內空氣品質標準於台灣建築物之 適用性評估】
【引用資料:WHO guidelines for indoor air quality: selected pollutants】
木作與板材:低醛到循環木料的實戰清單
木作是裝修中最常見的部分之一,無論是櫃體、桌面還是隔間,都離不開板材的使用。傳統板材往往含有大量甲醛膠合劑,長時間釋放可能危害健康,因此綠設計師通常以低醛、無醛板材為挑選重點。
來源可追溯:實木、再生木、竹材
實木來自天然木材,有 FSC 認證的實木更能確保來源合法且符合永續林業原則。再生木則來自回收木料,透過再加工延長材料壽命,兼具環保與美學。竹材因生長快速、再生性高,也成為低碳建材的代表。
低醛板材比較:F1、E1、F★★★★
- 台灣 CNS F1、日本 JIS/JAS F★★★★:都是家用常見的嚴格等級;兩者以「乾燥器法」評估甲醛逸散,平均值門檻約 ≤ 0.3 mg/L(F★★★★單片上限 0.4 mg/L)。
- 歐盟 E1:為正式法規等級(EN 13986/EN 717-1),以環艙法 ≤ 0.124 mg/m³;市場常見的 E0 為商業用語,非歐盟正式分級。
- 重點:看報告方法與單位(mg/L vs mg/m³),不要橫向比錯;向廠商索取第三方檢測原始報告最保險(並優先選擇同法同單位比較)。
等級 |
標準 |
檢測方式/甲醛釋放量 |
台灣 F1 |
CNS 正式規範 |
乾燥器法:實務上也以 ≤ 0.3 mg/L為主 |
日本 F★★★★ |
JIS/JAS |
乾燥器法:平均 ≤ 0.3 mg/L 單片上限 0.4 mg/L |
歐盟 E1 |
EN 標準 |
環艙法:≤ 0.124 mg/m³ 滲透法:≤ 8 mg/100g 乾料 |
【延伸閱讀:翻新老屋怕甲醛?教你用綠建材打造無毒現代健康宅(內含政府補助)】
塗料與黏著劑:室內空氣友善的關鍵工序
塗料與黏著劑經常是室內裝修的「隱形殺手」,許多人入住後感到頭暈、喉嚨痛,往往就是因為這些產品的 TVOC 過高所導致。WHO 建議甲醛 30 分鐘平均 ≤ 0.1 mg/m³(≈ 0.08 ppm),因此更應該從源頭下手,採用低 TVOC 的原料。
低/零TVOC塗料與礦物塗料
低 TVOC 的水性塗料、天然礦物塗料(如矽酸鹽、石灰塗料)不僅能夠降低氣味,還能在牆面形成透氣塗層,讓空氣流通更加自然。尤其是石灰塗料,具有天然抗菌與防霉效果,特別適合潮濕的台灣氣候。
黏著劑攻略:無甲醛/低氣味/生物基
地板膠、木工膠、牆紙膠等都是高風險來源。建議挑選標榜低甲醛、低氣味的產品,甚至可以選擇部分生物基膠,例如以大豆或天然樹脂為基底的產品,更加安全且環保。
施工與養護:從開窗到實測
即使使用了低污染建材,施工與養護仍是關鍵。裝修後應保持通風,至少開窗換氣 7–14 天,並進行TVOC、甲醛檢測,確保數據符合安全標準,再正式入住。這一步是很多人忽略的細節,卻也是保障健康的最後防線。
地板怎麼選:木、竹到彈性地材一次看懂
地板是人們日常接觸最多的建材,從實木到彈性地材,各有優缺點,但只要掌握低污染原則,都能成為綠建材。
木與竹地板
實木地板質感佳,但價格較高,需要定期保養。竹地板因為快速生長與低碳特性,且價格相對較低,也越來越受到市場重視。
彈性地材與複合地板
LVT、SPC、軟木等彈性地材因安裝簡單、防水與耐磨而受歡迎。尤其 LVT 與 SPC 材質不僅花色逼真,還能模擬木紋、石紋效果,同時具備耐水、防潮、不易變形的優勢,十分適合台灣潮濕環境。只要選擇無鄰苯產品,並確保低 TVOC 排放,就能避免健康風險。
黏著與底墊:靜音與低TVOC並重
很多人容易忽略地板下的底墊與黏著劑,其實,這些材料也可能是 TVOC 的來源。建議挑選有 Greenguard 或 FloorScore 認證的產品,並搭配靜音、隔熱功能的底墊,讓家更安靜、更節能。
【免費諮詢綠建材及空氣品質檢測:MUSE ARISTO 繆思雅集 官方LINE】
(圖:MUSE ARISTO 繆思雅集 專業團隊於現場進行驗屋程序。)
隔熱保溫與吸音材料:舒適度與耗能的平衡
除了外觀,家裡的溫度和聲音也很重要。好的隔熱保溫材料能省電費,吸音材料則能減少噪音困擾。現在也有不少天然、回收再製的環保選擇,住起來更安心。
再生與天然纖維
纖維素棉(由回收紙製成)、羊毛、軟木等天然材料,都是環保隔熱的好選擇,能夠自然調節濕氣,且無毒無害,是家庭裝修中日益流行的綠建材。
礦物類材料的健康運用
玻璃棉、岩棉雖然常被詬病粉塵多,但近年也推出低醛、包覆型產品,減少釋放風險,並在隔熱、防火上表現優異,只要搭配正確施工方式,也可以是十分健康的綠建材。
聲學與熱工設計
除了單一材料,更重要的是整體設計。牆體、天花板與地坪應該整合考量,避免出現「隔熱卻不隔音」或「隔音卻潮濕」的問題。專業綠設計師能透過科學模擬,找到最合適的組合,達到兼顧舒適與節能的效果。
【延伸閱讀:裝潢後如何進行甲醛代謝?公開設計師推薦的3大方法】
細部配件到驗收:小材料決定大健康
很多人在裝修時容易忽略小環節,像是矽利康、填縫劑或五金,但這些其實也會影響居家健康。最後還要透過驗收和檢測,確認空氣品質達標,住起來才真的放心。
矽利康/填縫/防霉塗層
傳統矽利康可能含有揮發性溶劑,建議改選低 VOC 或無溶劑型產品,搭配防霉效果,能避免潮濕環境造成黴菌滋生。
可拆解與換修友善設計
家具與裝修結構如果採用可拆解式設計,能在日後換修時大幅降低廢棄物,提升循環利用率。例如:使用卡扣式地板或可更換式五金,不僅環保,也能節省長期維護成本。
驗收SOP與文件歸檔
最後一步,就是確保所有使用的建材都有證明文件。包含產品認證書、檢測報告、保固文件等,且應整理歸檔。此外,入住前最好再請專業驗屋團隊如【MUSE ARISTO 繆思雅集】做一次甲醛與 TVOC 檢測,確保居家環境真的安全健康。
綠設計師來解惑:綠建材相關FAQ
Q1|綠建材是什麼?跟一般「環保商品」差在哪?
綠建材不是單一品牌,而是一組「低污染/可循環/低碳」的選材與驗證標準。它會用標章與檢測報告證明逸散量(TVOC、甲醛)與來源(如 FSC/PEFC)等客觀數據,而不是只靠行銷話術。
Q2|F★★★★、F1、E1 有何差異?可以直接比較數值嗎?
三者來自不同法規與不同檢測方法(如乾燥器法 vs 環艙法),單位也不同(mg/L vs mg/m³),不能硬比。選購時請確認「檢測方法+單位相同」再比較,並索取第三方報告的原始數據頁。
Q3|E0 是官方標準嗎?
多數情況下 E0 不是歐盟正式分級,常是市場用語;歐盟正式法規等級以 E1 為主。看到 E0 時,務必看清「檢測方法、單位與檢測機構」。
Q4|入住前室內空氣要到多少才安全?
常用的台灣本地目標:TVOC ≤ 0.56 ppm(1 小時平均)、甲醛 ≤ 0.08 ppm(30 分鐘平均)、CO₂ ≤ 1000 ppm。若能同時達到、再搭配良好通風與濕度 40–60%,入住更安心。
Q5|GREENGUARD / GREENGUARD Gold 與 FloorScore 差在哪?
GREENGUARD(含 Gold)主要是室內產品低逸散驗證;FloorScore 則是地材類專屬驗證。簡單選擇:一般家具、塗料等看 GREENGUARD;地板、底墊優先看 FloorScore。
Q6|板材報告要看什麼?如何跟廠商要?
看 5 件事:檢測方法、單位、數值、樣品型號與採樣日期、第三方實驗室名稱。向廠商索取「完整原始報告 PDF」(不是截圖),並確認成品批號能對得上報告。
Q7|低甲醛板材=完全沒味道嗎?
不一定。氣味≠風險,味道可能來自其他 VOC 或塗裝、黏著劑。做法:源頭選材+正確工序+完工強制通風,並以檢測數據確認。
Q8|水性漆一定比油性漆安全?看 TVOC 就好嗎?
水性漆通常 TVOC 較低、味道較淡,但仍要看產品報告與實際塗布量、養護與通風。若是特殊機能塗料(防鏽、耐化學性),更要檢查 SDS 與第三方逸散報告。
Q9|LVT/SPC/實木地板怎麼選?
潮濕環境、想要耐水耐磨→多數會選 SPC/LVT(挑無鄰苯、低 TVOC、FloorScore);追求腳感與修復性→實木(但需保養與控濕)。地板性能一半來自黏著劑與底墊,同樣要看低逸散證明。
Q10|黏著劑、矽利康怎麼挑?有關鍵字嗎?
優先找:Low-VOC/Zero-VOC、無甲醛添加、低氣味,並檢查 SDS(安全資料表)與第三方測試。施工量通常不小,是很多住宅 TVOC 的隱形來源。
Q11|天然材料(竹、羊毛、軟木)一定比較健康?
「天然」不等於「零逸散」。仍需看加工用膠與塗裝、以及長期濕度控制。選天然材時,也要搭配可追溯的來源(如 FSC/PEFC)與必要的逸散測試。
Q12|裝修完多久可以入住?一定要檢測嗎?
看材料組合與通風條件而異。建議完工後強制通風 1–2 週,再做一次室內空品檢測(TVOC/甲醛),達到 TVOC ≤ 0.56 ppm、甲醛 ≤ 0.08 ppm後再入住。
Q13|家用 IAQ 感測器準嗎?
家用機可看「趨勢」,但會受溫濕度與干擾氣體影響,部分機型每半年至一年需要重新回原廠校正,才能確保檢測準確性。
Q14|預算有限,綠裝修怎麼排優先順序?
先投資會大量覆蓋面的材料:板材/塗料/地材(含黏著劑與底墊)→其次是通風與濕度控制→最後是家具軟裝。以「面積×逸散風險×接觸時間」做權重最有效。
Q15|MUSE ARISTO 繆思雅集能提供哪些驗收與佐證?
我們可提供:選材標章與第三方報告彙整、施工 SDS 清單、完工 IAQ 檢測(TVOC/甲醛/CO₂)、照片與流程紀錄、保固文件,並可依需求安排「GD綠裝修認證」或「台灣病態建築診斷協會」到府檢驗室內空氣品質。
【MUSE ARISTO 繆思雅集】專業綠裝修,帶你打造健康低毒居所
木作、塗料、地板到細部配件,每一個環節都有更健康、更環保的選擇。只要掌握標章、檢測與正確施工,打造一個自然低毒的居家空間並不難。如果你在挑選建材時感到複雜、無從下手,建議交給專業團隊【MUSE ARISTO 繆思雅集】進行完整規劃。旗下設計團隊擁有設計師、綠設計師、ESG 永續規劃師、病態建築診斷一級診斷士等專業執照,能夠提供空氣品質全方位檢測、專業驗屋、甲醛檢測到裝修選材的一條龍服務。
截至 2024 年底,繆思雅集已完成 超過 70 件綠裝修認證案件,其中包含 GD 綠裝修認證 60 件以上,以及多項 病態建築診斷協會空氣品質檢驗合格案例。不僅實務經驗豐富,更有數據與專業背書,確保每一個案子都符合國際與在地標準。
秉持著「自然、低毒、永續」的設計理念,繆思雅集嚴選最符合健康標準的綠建材,並透過專業驗證流程,打造真正安心的居住環境。如果你正考慮裝修,想確保家人能住得安全又舒適,繆思雅集無疑是最值得信賴的綠裝修首選,讓你從選材到驗屋環節都無後顧之憂!
【免費諮詢綠建材及空氣品質檢測:MUSE ARISTO 繆思雅集 官方LINE】
【延伸閱讀:從選材到收納:小坪數侘寂風裝潢 5 招實戰分享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