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「我們簡單做一做就好」
—— 設計師應該聽懂的陷阱題|大貓設計師真心話 #2
有些話,一聽我就會自動切換高危模式。
比如這句:
「我們沒有想花很多錢,簡單做一做就好。」
屋主笑得溫和,我點頭說「了解」,
但我內心的警報聲已經像空襲一樣尖銳——
「簡單做一做」到底是怎樣的簡單?
是 IKEA 營業沙發那種簡單?
還是「極簡但全定制」那種有生活執念的簡單?
結果一進需求會議,這個「簡單」就開始無限延伸:
-
「牆壁想用海軍藍,要有沈穩感。」
-
「天花板不動,但可幫我加燈嗎?」
-
「櫃子要頂到天,不能有落塵!」
-
「這面牆幫我切一半,要通透又有隱私。」
-
「隔壁會吵,我要加隔音,但不要太貴。」
-
「過年前一定要住進去喔!」
此時我在筆記本上寫下八個字:
簡單?我還是太天真。
所謂「簡單」,其實是複雜又想看起來簡單
設計師都知道,最難做的就是「看起來什麼都沒做,但其實做了超多」。
讓我逐條揭密這些「看似簡單」背後的真相:
要求 | 真實情況 |
---|---|
深色牆面 | 批土+底漆+噴漆+易髒難補 |
天花不動但要加燈 | 要配線、挖孔、補洞、補色還不能色差 |
櫃子頂天 | 板材限制+搬運限制+封板追加預算 |
拆牆做隔間 | 必須申請室裝許可+竣工報驗,時間延後 |
要隔音但不能貴 | 預算做得到的是「心安用」,不等於真正有效 |
每個「小要求」,看起來無害,
但工程的邏輯與法規,一條都不會放過你。
最怕的不是業主要求多,是彼此的「定義不一樣」
你說簡單,但我聽到的是:
「要有質感、要快、要省、要美、還不能出錯。」
但設計與裝修,是「取捨的藝術」,不是「全拿的遊戲」。
如果你沒說出預算、生活優先順序、入住時程,
我們畫得再美、配得再準,到了報價那天一樣會全數打掉重來。
那不是浪費錢,是浪費雙方的時間、信任、情緒,還有彼此的專業。
◎ 設計師的專業,不是討好,而是幫你排出順序
設計,不是讓你什麼都得到,
而是幫你「選擇你真的需要的」,然後把它做到最好。
我們會說實話,雖然有時候像白目,
但從來不是為了酸你,而是為了讓你住得更好。
你能少要什麼,你就能多得到什麼。
這才是設計裡最難、也最有價值的事。
◎ 所以下次說「簡單做一做」,可以這樣補一句:
「我們簡單做一做,預算大概 XXX 萬,進度希望在 XX 月前完成,重點在 XX、XX,不需要 XX。」
這樣我就知道怎麼幫你做出最理想的安排。
而設計師也該記得:別什麼都說好,
不要為了接案忘了先畫清楚現實的界線。
我們應該把雙方都從「夢想幻想區」拉進「設計現實層」,
這才是真正能合作長久的開始。
最怕的不是案子複雜,而是彼此沒講清楚
這也是我開這個【設計師真心話】系列的原因。
不是來抱怨,而是來「吐槽中求理解」。
你也被「簡單做一做」炸過嗎?
歡迎留言分享、或直接 tag 那個曾經說過「我都 OK」、「我很簡單」的朋友,
讓他看看我們是怎麼定義「簡單」的。